当前位置: 首页 常识

什么是债券和股票的区别(股票、债券有什么不同?)

2025-03-29 09:59:24     阅读量:100

买房换车也好,上学养老也罢,就算是考虑到伤残重病这样的小概率事件,多数人的储蓄目标还是为了防止以后没有钱花。投资理财也是一样,赚到的钱,一部分用来提升生活品质,一部分留着应对不时之需

如此看来,投资理财和购买保险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,只不过前者道阻,后者路长,当然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,面临的风险类型也会有所差异。

银行存款的最大风险在于挤兑。世界范围来看,解决方案基本上是存款保险。几个月前硅谷银行破产,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存款人25万美金以下的储蓄进行兜底,而目前国内的政策是50万人民币。易行长说了,我们的存款保险能为99%的人提供全额保障,不知道那1%的人听了之后作何感想。

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最大风险在于波动。就像坐过山车,甭管高峰还是低谷,玩的就是心跳。这话想想也对,如果心都不跳了,那还活个毛线?对这类玩家来说,游戏规则就是愿赌服输,风险管理的要点在于控制仓位,做好止损。如果由着性子胡来,则可能因心跳过于剧烈而提前下场。

以债券为代表的固收类资产,风险在于信用危机和利率变化。尽管债券价格也时常波动,但幅度相对较小,风险总体可控。对利率债来说,下行周期收益空间会被持续压缩;对信用债来说,尽管存在抵押物,但出现风险时处置时间较长、效率较低,一旦遇到复杂确权等情况,就会十分磨人。

好吧,终于轮到保险了。不得不说,这玩意设计的真是反人类。用不上吧,保费交的不情不愿,用上了吧,不知道究竟是喜是悲;退了吧,损失本金又担心万一中招,不退吧,继续交钱得放弃其他消费;二十厘米时认为它就是个鸡肋,账户结算时感觉还是挺香……但这些小纠结终归会被时间抚平,若干年后可能突然发现,3000点的大盘依然如故,而保险账户里的数字却多了几位。

保障型产品的独有优势在于,当极端风险发生,它能够迅速创造出大笔现金以应对难关,而其他金融产品无法做到,要么原值退还,要么溢价有限,还可能遇到打折变现,甚至无法变现的情形。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先生,携着白发苍苍的老母,想把亡父的存款取出来,与银行反复交涉无果,一份储蓄活脱脱被变成了“不动产”。

当然,保险公司也会经营失败,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,但人寿保险业务会被转移给相关公司接管,合同约定的利益能够得到保护,这是法律赋予持有人的权益和承诺,也是“银行的尽头是保险”这句话的底气之源。

追求幸福的目标是永恒的,但构成幸福的要素是多样的。美好人生的场景,包括周末和家人搓一顿大餐,包括升职加薪后换台好车,包括乔迁至优美静谧的私家花园,也包括支持孩子持续不断地学习探索,更包括过上舒适体面的退休生活。而这些愿望的实现存在两个前提,一是做好风险规划,不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搅扰的手足无措;二是做好财务准备,在稳健增值的基础上拓展收益空间。

我是保险从业人员,更是坚定的资产配置信仰者。我始终建议朋友们参考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的理念,把不同用途的钱放置到不同的账户中,以满足不同生涯事件的财务需求。金融产品就像工具箱里的工具,有其各自的使用场景。资产配置的过程好比打造一副家具,需要切分、拆解、称重、测量、粘合、加固、打磨、抛光,只要工具使用得当,再复杂的任务也能顺利完成。

假如把家庭资产比喻成一只船,那么股票基金等品种就是帆,借着风力可以让船行的更快;存款、债券、储蓄型险种就是身,起着压舱石的作用,让船行得更稳;保障型险种则是舷旁的救生圈和救生衣,在危难时刻可以托起生存的希望。三者结合方能行稳致远,这也正是资产配置的核心要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