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内江城郊,沱江河畔,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——圣水寺。
圣水寺是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,号称“中川第一禅林”。
圣水寺在佛教的地位还是很高的,明代儒相赵贞吉为圣水寺撰名“大国名蓝”。
2013年3月,圣水寺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
圣水寺的主体建筑按照东、西、中来分布。东边是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和圆觉楼。西边是古大悲殿,中间是说法堂。
传说圣水寺始建于唐代,当时水观禅师在这里“结茅修行”,观水悟道,于是建寺。
鼎盛时期的圣水寺,有大小庙房170多间,和尚300多个。
现在只有20多个和尚。
对热衷于寻访古迹的我来说,刚走进圣水寺时,甚至有些小小的失望,感觉一切都很新。
不过一直往里走,洼岩、清泉的出现,古朴的格调扑面而来。洼岩也叫圣水岩,里面流泉成池,被称为“圣水灵湫”,现在叫灵湫池。
洼岩上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佛教造像,但绝大多数都被破坏过。
崖壁上面的两个字是“蒙泉”,意思是灵湫圣水被岩石覆盖。下面是民国时期的篆书“八功德水”,“水”字已经完全看不见了。这四个字取自《阿弥陀经》,经书里面描绘西方极乐世界:“有七宝池,八功德水,充满其中”。
圣水岩之下,形成了一间天然的石室,人走到里面,顿时感觉比外面凉爽不少。
圣水岩上开凿有一些小型的佛龛,但基本上都有人为破坏的痕迹。
看起来像“千手观音”,是为数不多佛头尚存的造像。
“圣水”从龙嘴里“吐”出,清澈、清凉。
据说这尊造像是宋代遗存,距现在已经有800多年历史了。之所以叫“摸摸菩萨”,意思是如果你身体哪儿不舒服,摸一摸菩萨相应的部位,就能“摸到病除”。
除了圣水岩上的摩崖造像,药师殿的摩崖造像个数、种类更多,体型更大,雕刻也更精细。
很有故事的一窟造像,每一组场景可能都是一个跟孝道有关的故事,因为旁边的题字有个“椿”字,“椿”一般是比喻父亲的。
按照年代来分,圣水寺的摩崖造像跨越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五个朝代。
菩萨也会“偏头”。
庙里的居士婆婆跟我介绍这尊塑像是韦陀,但据我观察,应该是四大天王其中一个。
各个历史时期的题字被留在药师殿的石壁上,包括一代高僧清德大师的手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