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集,位于丰县县城西北40里,地处江苏省丰县与山东省单县的交界之处,现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镇。
便集,是丰县颇具影响且较为繁华的集市之一。
便集虽位于丰县的边陲之地,但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。在便集西南有丰县大刘集、东南有丰县赵庄集、东北有丰县首羡集、西北有单县张集、正东有丰县和集,而恰巧这几个集市距离便集都是12里地。正是由于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,从古至今,便集一直是丰县西北边陲人群相聚、集市贸易的中心,它以商旅云集、市场繁华而闻名遐迩。
便集的集市起源于明朝天启年间魏家庄的魏忠和时代,由于他是当朝太监魏忠贤的族人,依靠他的权势没有敢不依附他的人。为了他自己生活的便利,便在这里起了集市,显然他家就是集主。为了繁荣他的集市并从中谋利,他要求在此集十二里之内不准设集,免得争抢他的生意,所以在此集四周的几个集市都相距便集十二里之外。
在清末民初,东西大街上有大小商店毗邻,边贸集市相当兴盛,四方商贾络绎不绝,享有“小丰县”之誉。
解放战争时期,湖西专署专门在便集设立了“湖西商店”,为筹集湖西地区的军政粮饷及被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便集集市的存在,是由于人们都图个便宜、方便,原来集市曾叫做“便pián易集”。后来,人们为了方便称呼,又将“便易集”简化成了现在的“便biàn集”,这就是目前便集的由来。
除了这个热闹的集市外,便集村这个千年古村,历经岁月轮回,也是数次易名。能知其详的先后有荆冢村、魏家庄、便益集、便易集、便集之称。
荆冢村名的由来源于战国末年“荆轲刺秦王”的故事。在泗水郡的三十七县中,荆轲的部分尸骨埋于离丰城四十余里的这个村落,故称“荆冢村”。据现在便集村的老人们回忆,民国时期在村东头立有一块古碑,碑文记载了荆冢村的来历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。
关于魏家庄村名的由来,据村中老人口碑相传,这里曾是明朝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的族人魏忠和的庄园。魏忠和官居兵部司马,人称外号“魏小官”,魏忠和利用权势在丰县这片沃土上大肆圈地,当时的便集这一带正是丰县西北部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地方,因此他在这一带圈占了大片的土地。魏忠和占据此地后,将庄名由“荆冢村”改为“魏家庄”,表明这里已是魏家的天下。
据村中老人回忆,在今便集村的南部,曾有一片隆起的废墟,那便是明末清初历经黄水泛滥后所淹没的魏家庄遗址,直至1935年开挖西支河时,尚能挖掘出许多被淹没的砖木及家具等物。
明朝中期之后,丰县境内黄水泛滥,土地被黄水淹没,人畜财产损失无数。再加上魏忠贤倒台之后,魏氏家族也随之破灭。因而刘、马两姓渐渐成为该村的两大家族,取代了魏氏。
刘、马两姓族人为了互相尊重、和睦相处,便不再以某一姓氏为村名,在原有集市的基础上,本着方便大家之意,将村名改为“便biàn集”。
在便集村流传着“南马北刘,腰里郑......”这样一个顺口溜,可见便集几大姓氏的发展壮大。
便集村现有11个生产队,人口约5000人。
首羡镇便集小学。
位于便集村的基督教堂。
这就是便集,一个古老的村庄。